珠三角航空物流發展環境分析
謝敏
(綜合開發研究院 研究部,廣東 深圳 518029)
一、我國航空貨運發展趨勢
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全球化開放的背景下,中國航空運輸市場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近年來,除2003年受SARS影響外,我國通航機場生產指標均呈快速增長態勢。未來,受宏觀經濟和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航空旅游的普及化、民營航空的大量涌現以及航線開放等因素驅動,中國航空運輸市場將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據諸多投資機構的行業分析人員預測,“十一五”期間,航空客運量、飛機總起降架次保持平穩增長,預計平均年增長速度為12-15%;貨郵周轉量增速可達14-15%,接近GDP增速的兩倍。
由于我國航空貨運起步較晚,規??傮w仍偏低。2006年,我國內地機場整體貨郵運輸量為349萬噸,尚不及香港單個機場的貨郵運輸量(香港機場2006年貨郵運輸量達到360萬噸,其中70-80%的貨源來自珠三角)。另一方面,我國航空貨運增長勢頭迅猛,“十五”期間我國民航貨郵運輸量增長了91%。預期未來,隨著我國經濟和產業結構水平的提升,以及全國機場體系和航線網絡的完善,航空貨運市場容量很大。而伴隨內地航權開放,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將在國內增加貨運航線,貨物以航空運輸方式直接出口將成為趨勢。
特別地,航空貨運中的國際快遞業務將激增。據DHL(敦豪)估計,未來10-20年,全球快遞業年均增長12%,而中國的快遞市場相當于整個歐洲市場的總和,增速全球最快,將達36%。目前中國每天有39萬外商投資企業與100多萬個國外企業進行聯系,大部份外貿單據和銀行票據的國際結算與劃轉,均是通過國際快遞完成。目前大多數業內專家預測中國國際快遞未來五年復合增速將達到30%。
二、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趨勢
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全球化開放的背景下,我國物流需求出現持續高速增長的局面。社會物流總額規模不斷擴大,2005年已經達到48萬億元,“十五”時期比“九五”時期增長近1.4倍,年均增長23%。據國家發改委測算,我國物流需求系數2005年已經上升到1:2.64;表明我國每單位GDP產出需要2.64個單位的物流總額來支持。
與此同時,中國物流業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體現在:(1)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費用的結構不合理,我國物流總費用(包括庫存費用、運輸費用和管理費用)中管理費用所占比例(我國2005年該比例為13.44%)遠高于發達國家水平(美國1999年該比例僅為3.81%);(2)貨運代理等物流子行業結構混亂,企業素質參差不齊,市場惡性競爭,企業誠信度不高;(3)行業發展缺乏系統規劃和有效的運行機制,尤其是對現有路網、傳統物流節點等開發和改造力度尚顯不足,物流資源沒能充分利用,具備很大的改善和增長空間。
從未來發展來看,我國物流行業主要呈現以下三方面的趨勢:
(一)物流市場需求旺盛,行業保持快速增長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貿易壁壘不斷減少,企業跨區域的業務活動日益頻繁。各個行業的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提高運行效率、降低庫存,導致了物流市場的繁榮,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物流的需求將不斷加速。預計“十一五”期間中國物流行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3%,明顯高于GDP的增長速度,物流市場將繼續向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渤海經濟圈集中。
(二)供需雙方的變化使得市場競爭環境發生變化
隨著物流業不斷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行業競爭日趨激烈:(1)一些物流子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市場新進入者不斷增加;(2)我國物流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逐漸加大,國際大型物流公司在中國市場搶灘的步伐加快;(3)航空物流價值鏈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航空公司、綜合服務商等紛紛介入物流業務。而隨著物流行業的發展完善,物流需求方的追求日益傾向于整個供應鏈的管理、一站式物流服務、流程的可靠性、附加值的解決方案、以及對所有的服務提供簡潔的計價方式。供需雙方的變化使得市場競爭日益集中于:物流成本的控制、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水平、對需求改變的靈活應變能力。
(三)第三方物流業的發展變化催生新的商業模式
目前,物流需求方更多地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來平衡物流的成本,這使得物流商需要將整個供應鏈的相關人員都連結起來,以最小的成本來為客戶服務。正是由于這種變化,第三方物流業的發展將由目前的經合同為基礎的物流轉向以供應鏈管理為基礎的物流,也即過去簡單的契約式物流向集成式供應鏈管理發展。
物流市場環境、商業模式變化的核心要點在于:
q 客戶越來越傾向于選擇一站式的供應鏈管理服務;
q 第三方物流商未來利潤的來源不是資產而是信息;
q 第三方物流商未來關鍵的能力在于合作,與供應商之間進行整合和合作,協調多項同步經營活動,進行實時信息交流;
q 第三方物流商中的一部分向第四方物流商改進;
q 第四方物流商是供應鏈的整合者,將本企業與其他輔助的服務提供商的資源、能力和技術集中起來進行管理,以此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環境
物流業務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高的相關性。珠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外向度最高、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珠三角航空貨運生成量居全國首位,珠三角有著巨大的物流服務潛在市場。未來,一方面,大量外向型企業的國際貿易定單貨物需要通過航空貨運渠道迅速運往歐、美等國家和東南亞地區;另一方面,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腹地,輻射華南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正在逐步形成,高科技產品的市場銷售及服務對時效性要求非常高,成品及配件運輸需要通過快捷、安全的航空運輸完成??傮w來看,隨著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將不斷生成大量的航空貨運資源,在這一區域背景中,航空物流市場潛在需求巨大,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為航空物流類企業的業務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珠三角還有著航空物流發展良好的政策環境。以深圳為利,物流業已被確立為深圳市的四大支柱行業之一。2002年,深圳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深圳現代物流業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深圳要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和市場體系建設,成為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重要的物流基地這一目標,深圳機場航空物流園區是深圳市重點建設的集散樞紐型物流園區之一。2007年,深圳市財政局、深圳市空港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出了《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新開貨運航線財政資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這對鼓勵航空承運人增開深圳貨運航線,促進深圳航空貨運、物流行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區域航空市場競爭環境
珠江三角洲地區位于世界最熱航線的倫敦-新加坡-邁阿密大三角的重心位置。珠三角地區高等級機場的密度居全國之首,香港、廣州、深圳、澳門和珠海五大機場同屬一個市場源,特別是香港、廣州和深圳三大機場在客貨運市場資源上相互重疊面較大。目前這五大機場的市場定位大體趨同,沒有充分考慮錯位發展和協同發展。所以,五大機場客觀上存在著空間競爭。
香港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其國際航班數量是國內的總和,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貨運港,吸納了珠三角貨運量的70-80%。廣州新白云機場是國內首家按中樞結構設計建造的機場,已定位為國內三大樞紐機場之一,目前正加緊建設亞太轉運中心所需要的機坪及配套跑道。深圳機場已經提出了打造南中國貨運門戶機場的發展戰略,正努力完善貨運平臺建設,提高經營管理能力。珠海機場在與香港機場的合作后,將主要定位為訓練場,并將重點發展貨運。近期,惠州機場復航工作也進入實施階段,惠州市政府已經原則通過與馬來西亞馬中集團合作開發惠州機場,意欲建成華南地區重要的支線機場和貨運航空中心。
前十幾年的競爭中,從總體上看,五大機場進行的主要是市場增量競爭,主要是由經濟增量帶來的共同發展。未來,珠三角地區產業轉型仍將不斷生成大量的航空客貨運量,但對于區域內每一個機場來說,這種增量競爭仍存在一個相對增加和相對減少的問題。加之香港機場獲得珠海機場的經營管理權、惠州機場復航等因素無疑都將對珠三角機場之間的競爭格局帶來新的影響。未來的競爭將是真正的樞紐之爭和市場腹地之爭,競爭條件是樞紐地位、航線、運力、機場設施、體制、政策環境和服務水平。
五、各機場航空口岸通關環境
航空客、貨運最關注因素之一就是時效性,順暢的口岸通關環境是民航機場客、貨運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保障,航空口岸是航空客流、物流實現的關鍵環節之一。
廣州和深圳兩地機場均是我國內地經國家正式批準的航空口岸。目前,受作業場地、人員編制、協調機制、設施設備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加之本地物流市場企業誠信度不高,廣州機場、深圳機場普遍反映出通關效率較為低下的問題。
通過分析香港機場,可以了解到香港機場通關十分便捷。在報關方面,香港規定可在事后報關,而且香港機場貨運處理系統還與香港海關聯合建立了空運貨物清關系統,利用該系統可在航空貨物抵港前三小時傳送有關的貨物資料至海關系統,該系統還與兩個航空貨運站、四家綜合速遞公司(敦豪、聯邦快遞、TNT及聯合包裹)及海運碼頭連接,確保貨物資料及通關情況電子數據的及時交換與傳送。珠三角的航空貨物,轉道香港機場出口,除了貨運基礎設施、航線結構、航油政策等方面的差距,通關效率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未來,在全球貿易一體化的背景下,為適應我國航空物流業快速發展的要求,預期未來廣州、深圳機場航空口岸的通關環境將得到進一步的改善,通關效率將逐漸提高。
首先,海關內部通關流程再造工作已經展開。根據海關總署2006年最新制訂的海關保稅加工和保稅儲存監管改革分布實施方案,海關確保利用三年的時間,完成60余項改革項目和十多個創新課題的一攬子計劃。這個計劃涵蓋了保稅加工監管和保稅存儲監管兩大業務門類絕大多數流程和環節。這一工作完成后,將大大簡化目前的通關流程,突出口岸工作的重點,使得貨物通關速度加快。
其次,隨著企業誠信制度和自律機制的建立和日益完善,我國目前大部分企業守法意識薄弱、誠信水平較低的狀況將逐漸改善。未來海關、國檢、邊檢等口岸查驗單位將逐步把傳統的口岸“橄欖型”通關管理模式,轉變為建立在“啞鈴型”通關模式基礎上的“智能組合型”通關管理模式。即以風險管理、企業守法管理、稽查管理為核心,在確保實際監管到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對誠信守法企業給予最大的便利;對失信違法企業嚴密監管,以突出管理重點,引導企業建立守法自律機制,以誠信守法換便捷效率。
第三,信息技術和檢測手段的發展,有望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根據現代海關制度建設第二步發展戰略提出的信息化要求,按照國家“電子政務”建設發展方向和步驟,各地口岸都將以 “電子口岸”為基礎,構筑口岸信息化的基本框架。未來幾年,廣州和深圳等內地機場海關、國檢等口岸查驗單位也將逐步實現航空口岸通關作業網絡化、監控手段智能化、職能管理數字化和行政決策科學化。例如,深圳機場目前已經對引進大型整板安檢機進行可行性研究,安檢設施的完善也將大大提高貨物的通關效率,將為珠三角航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