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開放型經濟背景下區域發展之路——曲建談如何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
面對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的嚴峻經濟形勢,全市上下立“挺”促“升”,一舉扭轉了連續多年的下滑局面。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進一步統一了“干”的共識,干事創業勁頭高漲。
干,該怎么干、走什么路,如何解放思想,實現洛陽復興?昨日,洛深合作領銜專家、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以《開放型經濟與區域發展》為題,為我市各級領導干部和重點企業負責人上了一堂生動的“發展課”。
動力:“五大動力”驅動經濟轉型
城市發展,百舸爭流。所有的地區都在出力、流汗,競相發展。
然而,梳理不同城市的發展路徑可見:有的城市天藍水清、花紅草綠,經濟發展速度也很快;有的城市污染嚴重,卻發展遲緩。
這種差異的關鍵,在于驅動城市發展“引擎”的動力和質量不同。
未來,洛陽發展的主動力和主戰場在哪里?驅動發展的力量主要來自勞動投入、資本投入、科技創新、教育創新和制度創新等五大動力。其中,前兩者為傳統動力,后三者為新興動力。
第一大動力:勞動投入
一個地區的發展速度,與是否不斷增加新生勞動力密切相關。以深圳為例,20世紀80年代,深圳只有3萬人,而如今深圳常住人口達到1100萬。如此大規模的人口增長,為深圳發展提供了巨大推力。不僅如此,令人吃驚的是,深圳人口平均年齡只有29歲,人口紅利也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持續發揮作用。
放眼全國,如果一個地區還呈現勞動力外移,而外部人員進入緩慢的狀況,那么該地區經濟增長勢必受到影響,并將喪失未來發展的機遇。所以說,構建開放型經濟的重要一環就是引進人才。
第二大動力:資本投入
當前全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國家正在采取一系列調控措施穩增長。目前,貨幣和財政政策進一步寬松、股市進一步調整,大量資金、資本將注入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招商引資,尋求更多資源為我所用。如今,在新一輪經濟調整期,洛陽一定要搶抓機遇,把資金、資本、資源導入洛陽,推動發展。
第三大動力:科技創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深圳就深深嘗到了創新的甜頭。比如,華大、光啟、大疆等研究機構,每一個都實實在在支撐起一個經濟鏈條。其中,大疆無人機項目用短短幾年時間,發展成世界最大的無人機生產基地。
在洛深合作背景下,我們把關注點放到科研機構上,就是要通過科技成果產業化,形成強大的生產力。
第四大動力:教育創新
未來競爭,不僅要看“人多不多”,更要看“人精不精”。一個人才能帶來一個團隊,一個團隊能形成一個產業的源頭。所以,注重教育和人才培養至關重要。
此外,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培育和產業文化傳承,也將極大推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洛陽擁有數十年的工業化基礎和發展經驗,積累的一大批產業工人隊伍,將是開放招商的重要砝碼。
第五大動力:制度創新
在開放型經濟體系中,制度創新和改革是激發發展活力的關鍵舉措。早在五六年前,深圳就已啟動大部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大幅簡化繁雜的工商登記程序。統計數據顯示,改革后3個月吸收的社會資本量相當于過去1年半之和,整個經濟面迸發出新的活力。
其實,制度創新涉及面很廣,包括土地制度、財政制度等方方面面。洛陽要勇于突破,通過局部創新,以點帶面,撕開制度創新的口子。
如今,勞動力投入和資本投入對經濟的貢獻已幾乎達到了極限。未來,洛陽要著力點燃創新引擎,綜合利用勞動投入、資本投入、科技創新、教育創新、制度創新“五大動力”,實現經濟增長動力從單一結構向多元結構的轉型。
機遇:第四次產業轉移方興未艾
如何實現經濟增長動力轉型?要抓住開放型經濟下的第四次產業轉移機遇,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著力構建開放型工業體系。
所謂開放型經濟,并非單純依靠出口的外向型經濟,而是一個互動的經濟體系。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全球范圍內已完成三次產業轉移,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產業轉移。
其中,第一次產業轉移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歐洲將傳統加工制造業逐步向日本轉移。第二次產業轉移始于20世紀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歐美、日本等加快產業升級,并將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向“亞洲四小龍”地區轉移。第三次產業轉移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世界范圍內的產業再次進行重組性轉移,歐美、日本以及“亞洲四小龍”逐步將勞動密集型及部分低技術型產業向中國東部沿海轉移。
每一次產業轉移都帶來了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深度參與第三次產業轉移,深圳、上海等城市就從中獲益。目前,第四次產業轉移已經啟動,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產業正逐步向內地、東南亞等地轉移,這將帶來新一輪的經濟繁榮。
與以往不同,此次產業轉移呈現出一些新特點:轉移產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型產業轉變,相關企業在尋求降低經營成本的同時,更加關注市場開拓。民營企業在轉移企業中占據主體地位,約占轉移企業總數的70%。
按照產業轉移目的,內地承接產業轉移可分為成本降低型、資源利用型、市場開拓型、集群吸引型、策略投資型、創業回歸型等六種模式。
成本降低型:較之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土地、工資等要素成本優勢明顯。
資源利用型:由于部分資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資源消耗型制造企業通過掌控上游資源供應,提高競爭力。
市場開拓型: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往往尋求打破地域局限,跨區域拓展市場,擴大企業知名度。
集群吸引型:培育主導產業,形成集聚效應后,吸引相關企業及其配套服務項目投資落戶。
策略投資型:以多元化經營為目標的企業,瞄準中部地區經營不善的企業,通過合資合作、改制并購等方式投資,接繼原公司的業務、技術或品牌,從而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擁有一項成熟的技術或擁有一個成熟的品牌。
創業回歸型:吸引本地籍企業家返鄉創業。
當前,經濟發展正處在產業轉移“長周期”和國內經濟調整“短周期”疊加的雙重機遇期,洛陽要行動起來,想盡一切辦法抓機遇、拉項目、找機會、促發展,爭取在產業轉移中分得更大的“蛋糕”。
策略:搭建開放型產業園區平臺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著力通過開放招商,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在招商過程中,要堅決摒棄“拾到籃里都是菜”的觀念,提高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向上游發展,提升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能力
——在中游精選,從事加工制造鏈增值大的環節
——向下游延伸,積極發展渠道和品牌服務環節
——向配套拓展,進入關鍵零部件和設備制造領域
開放招商是“技術活”。招商人員不僅要懂行,而且要成為行業專家,深入研究相關產業發展趨勢,進行產業鏈上的價值鏈分析,做到招商選資。
在招商過程中,要科學分析自身優勢和不足,回答好“有什么,缺什么,憑什么去招商”的問題,學會推銷地區優勢,針對企業訴求,進行差異化研究,有的放矢地開展招商。
當前,與沿海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仍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配套能力差、政府服務效率低等問題。而破解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搭建高端的開放型產業園區平臺,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企業落地生根。
過去,各地產業布局與城鎮化脫鉤,不僅污水處理、管網建設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到位,而且生產、生活分離,產生很大不便。而新一代產業園區,將著力通過產城融合,推動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同步發展。
目前,發達地區產業園區建設已經邁入第四代。該類園區在產業定位上,瞄準高附加值產業、知識密集型創新產業;在空間形態上,以打造中高密度高端社區或城市綜合體為主;在社會功能上,可實現工作、學習、娛樂、生活四位一體;在服務完善上,配套高端生活設施;在節能環保上,更加注重綠化,提倡低碳生產生活,發展新型節能環保類產業。
如今,在洛深合作背景下,洛陽已啟動試點建設新一代產業園區。下一步,洛陽要抓好新一輪產業轉移機遇,搭建開放型產業園區平臺,盡快走上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