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發展”的含義,就是利用“城市群”、“都市圈”、“區域協同一體化”、“灣區經濟”,拓展香港的發展空間和腹地。未來,香港仍將會在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繼續長期發揮最特殊的補益作用。
香港和深圳的金融及經濟規模加起來,可以等同倫敦或紐約兩大全球性金融中心,兩者合作完全可以打造亞洲的“全球性金融中心”。
借用美劇《權力的游戲》臺詞,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的演講以“凜冬將至”開頭。雖然宏觀經濟的冬意已經散發,但粵港澳合作的突破口在哪里?他認為,粵港澳合作在城市群建設、產業合作、機制方面有令人期待的前景,未來灣區建設將成為粵港合作最大的亮點。
香港經濟增長動力仍在內地
郭萬達表示,世界經濟格局已經并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內地正成為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增長極。當前香港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突破瓶頸、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動力還是在內地。
“推動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是未來政策的重點?!惫f達說,“融合發展”的含義,就是利用“城市群”、“都市圈”、“區域協同一體化”、“灣區經濟”,拓展香港的發展空間和腹地。未來,香港仍將會在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繼續長期發揮最特殊的補益作用。
指標上看,灣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粵港澳灣區的經濟總量和紐約灣區相當(1.3萬億美元),東京灣區是2萬億美元;深港灣區可對標舊金山灣區(5500億對5000億美元),其中深圳和硅谷相當;從人口來看,粵港澳灣區是1億,東京灣區3500萬,紐約灣區是2000萬;從航空客運量看,都差不多,粵港澳1.2億人次,紐約1億,東京9000萬。
“無論是人口、航空運量,所有的指標顯示已經不錯,但不等于沒有‘冬天’”。郭萬達指出,我們的問題在于太滿足于現狀,事實上要形成世界級大灣區,還有一個發展過程。國際一流灣區如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等,具有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發達的國際交往網絡,發揮著引領創新、聚集輻射的核心功能。
縱觀紐約、東京、鹿特丹等全球著名的城市群,均依托灣區岸線條件、在離海岸線100~150公里半徑內形成。其形成和發育的過程,離不開港口與航運中心、機場與航空中心、鐵路與多式聯運中心的建設和支撐。
“世界著名灣區城市群離不開機場、鐵路、港口?!惫f達表示,我們現在的城市群里,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正在建設,和深圳關聯的機場軌道連接線和深中通道,將是粵港澳灣區合作的重要項目。
為什么這樣說?郭萬達指出,航空客貨運的輻射功能,在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戰略實施中具有重要地位。2013年,香港、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別排名全國第2位、第6位。預計2015年和2020年,廣東省機場客運量將分別達到1.1億人次和1.5億人次,機場貨郵吞吐量將分別達到464萬噸和698萬噸。深港機場優勢互補,機場軌道連接線將可以形成“一場兩地”綜合效益。
深港創新合作實現產業突破
在產業合作上,郭萬達認為,粵港澳灣區合作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深化:
一是基于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實現服務業合作的新突破。CEPA到2003年共簽署10份協議,2014年簽署的第11份是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協議,使得香港融入內地尤其是廣東珠三角的步伐更快。自由化以后,其實是整個開放的升級,只不過把廣東作為很重要的方向進行。
二是基于人民幣的國際化,實現跨境金融合作的新突破。中國正在積極推進人民幣在跨境及境外貿易、投資和金融活動中的運用,并成為其他國家的儲備貨幣,不斷提升資本項目的開放程度,讓國際金融機構參與中國金融市場。
“香港于2004年正式開展人民幣業務,2009年7月推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業務,目前香港已成為離岸最大人民幣資金池,在各業務上獨踞鰲頭?!惫f達說,人民幣國際化前景還是可觀的,雖然這段時間人民幣的匯率碰到一些問題,長遠來看還是很重要的,深圳、珠三角仍有很大發展機會。
以中國經濟為腹地,以世界經濟為市場,希望深港聯手打造與紐約、倫敦相媲美的“全球金融第三極”。香港和深圳的金融及經濟規模加起來,可以等同倫敦或紐約兩大全球性金融中心,兩者合作完全可以打造亞洲的“全球性金融中心”。
第三,是基于深港創新圈,實現科技創新產業合作的新突破。事實上,深港科技創新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07年就簽署了《深港創新圈合作協議》。在創新鏈條上,一般是香港融資,深圳研發;香港設計,深圳配套(制造);香港創新(讀書),深圳創業。
郭萬達認為,香港需要將深圳制造業納入自身的創新鏈,使之成為香港科技和創新發展的產業和市場動力。同時,港深需要進一步整合大學、科研機構、產業等特殊資源,共同打造港深長期可持續發展動力來源和支撐系統。
“目前已經產生了一些深港創新合作的典范,部分深圳擴張型科技企業也開始加快進入香港?!惫f達以大疆創始人汪滔為例,他曾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就讀,汪滔曾這樣評價深港間科技創新的關系:“深港一衣帶水,在香港讀書、深圳創業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香港是全亞太區最適合讀書的地方,而深圳產業鏈齊全,是全世界最適合創業的地方,這兩個地方加在一起,很難再有一個環境比這塊土地更好?!?
基于此,郭萬達認為,探索深港開放型的創新合作模式,或許能成為“過冬”的好方法。他建議,深港創新合作應重點圍繞共同完善和提升港深創新平臺展開,強化國家級科研機構的建設力度,打造港深知識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港深風險投資中心,同時發揮港深兩地政府在創新發展中的促進作用。
合作機制是繞不開的話題
新形勢下的粵港澳合作格局已發生重大變化,機制是粵港澳灣區合作繞不開的話題。在郭萬達的分析中,其關鍵是跨境治理和頂層設計。
郭萬達提出,首先,可以考慮在國家層面設立粵港澳區域協調委員會,將粵港澳合作和跨境治理上升為國家戰略。委員會重點關注、研究和解決粵港澳合作和區域發展的長遠、基礎、綜合性問題,主要履行粵港澳區域發展的戰略、決策和督導功能。
在他設想中,協調委員會有以下責任:
把握粵港澳區域的發展戰略。包括編制國家層面的遠景規劃、區域發展目標、區域發展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功能和地位等;對粵港澳合作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包括重大基建項目、合作區建設、重大經濟產業政策、重大社會民生事務制度安排、利益分配和共享機制協調等;強化中央政府的督導。中央政府有權對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明確要求,對地方政府的工作給予指導,并監督部門和地方政府落實,特別行政區也不例外。
其次,創新和完善粵港澳合作機制。包括建立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爭端解決機制;建立健全粵港澳服務貿易的規則和標準,確?;浉郯姆召Q易自由化有序推進;建立應對區域環保、養老等公共治理的協調機制;完善珠三角區域污染防治協調機制,建立適當機制協調跨境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事務;建立粵港澳區域發展指數、統計制度和產品及服務標準等。
“要實現跨境治理,需要中央政府來統籌規劃奧港澳灣區城市群規劃,并納入到國家的十三五規劃以及一帶一路的規劃中?!惫f達最后指出,在新一輪發展中,深圳要克服“嚴冬”的來臨,就要將粵港澳灣區城市群納入國家的戰略,成為國家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之后的第三個區域協同發展戰略,使香港與內地經濟更緊密地融合。同時進一步地推動粵港澳灣區城市群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