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特區一體化帶來城市和產業雙轉型

  5年前深圳經濟特區的正式“擴容”,讓深圳廣袤的原特區外區域正式劃入特區版圖。這開啟了深圳城市建設一體化發展的全新面貌和格局,而未曾想到的是,這一變革對于深圳經濟和產業格局的影響如此迅速地就到來了。

  5年后,原特區外只有舊廠房和低端產業空間的印象被打破,人們發現,一棟棟嶄新的寫字樓和產業用房在龍崗、寶安等地崛起,他們不僅在硬件設施和配置上比肩甚至超越原特區內的產業空間,而且在產業分布上也徹底打破了原來原特區外多為加工制造和產業配套的格局。

  諸如總部經濟、研發、科技制造、文化創意、生物、創客等全球最新的產業和業態都不再是羅湖、福田和南山等區域的專利。包括寶安、龍崗等曾經的制造業大區現在也都同步引入這些全球最新產業和業態,而越來越多的技術革新、新產品和產業基地也都誕生在原特區外,為這座城市帶來多城市中心和多產業中心的城市和產業雙轉型的格局。

  從今天起,南方日報紀念深圳特區建立35周年,針對深圳區域經濟觀察的系列報道正式啟動。我們將一線走訪各區,觀察特區一體化5年來深圳各區產業的最新變化,了解各區都形成了哪些優勢和特色產業,他們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格局怎樣及未來發展的趨勢和瓶頸。敬請垂注。

  8月15日,微眾銀行APP上線,作為中國首家互聯網銀行,這家銀行在互聯網上的入口正式開放,而其背后的后臺運營則位于深圳前海。除了微眾銀行,大量具備互聯網概念的金融企業紛紛注冊前海,作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深圳前海未來將成為創新金融和跨境金融等新興金融業態的聚集地。

  在城市規劃和發展學者的眼光里,深圳城市中心從羅湖、到福田再到未來的前海,一路向西。而深圳的產業發展卻并非隨這種城市中心發展而“遷移”,而是呈現“遍地開花”,各區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都十分突出的局面。

  長期關注深圳產業經濟發展的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特區一體化后,兩大趨勢改變了深圳的產業格局。一是原特區內外同時進行城市更新,不分內外地同時引入新產業、新業態;二是城市格局由原來的中心和外圍的關系變為各區域組團式發展,“這兩者都使得深圳形成了城市和產業雙轉型的格局,原來的優勢產業功能性擴張,原關外的區域也形成了多產業中心的格局,原特區內外各區域的關系由產業分工變為了競合”。

轉型升級 原特區外不再滿足于加工制造

  6月19日,在深圳國際創客周期間,位于深圳龍崗坂田的星河WORLD創客世界正式掛牌,成為全國最大的創客全產業鏈聚集區,同時在這里掛牌的還有大韓民國光州信息文化產業振興院深圳分院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星河世界創新創業基地。一下子,包括創客、手游及機器人等全球最新最熱和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都落戶在這個叫做星河WORLD的產業園內。

  星河WORLD其實還有個更為廣為人知的名字——星河雅寶工業園,這一建筑面積近160萬平方米的產城綜合體是由舊工業區改造而來,它曾一度是深圳最大的舊改項目,而現在這里僅用于商務的寫字樓、產業園等就達到75萬平方米。

  “最開始我們招商時,很多企業和公司都對來原特區外辦公感到猶豫,而在來看了這里之后,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改變了對原特區外辦公寫字樓的印象?!毙呛覹ORLD一名招商經理告訴記者,這里靠山,項目依靠山體設計了全生態的產城綜合體,同時在交通上毗鄰關口和深圳地理位置的中心,去哪里都很方便。

  在星河雅寶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郭智煒的眼中,星河WORLD已經不再有特區內外的這種概念,甚至這里很多的配置都高于原特區內的寫字樓,“我們曾經在全球范圍內考察孵化器,其目的就是為了在星河WORLD做一個一流的孵化器平臺?!惫菬樃嬖V記者,星河WORLD商務體量的定位包括從創客空間到孵化器到加速器、中型企業集群,直至500強總部基地的一個完整產業生態鏈各階段所需要的各類產業空間。

  而在寶安,2007年啟動改造的寶源路的一個舊工業區也瞄準了當時深圳的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這個擁有21棟廠房,曾經“臟亂差”的工業區看到特區內的華僑城LOFT創意園成功轉型,也開始有意識地轉型文化創意產業園。后經過改造并被深圳創意投資集團納入旗下,這里成為動漫游戲產業集中的區域。

  特區一體化5年來,深圳原特區外的很多地方都經歷城市更新,興建起和特區內一樣標準甚至更為先進的產業和辦公空間,長期固執地堅守在特區內辦公的企業也在逐步改變對于原特區外的印象。

  特區一體化,原特區外產業發展最大的變化就是,原特區內和特區外幾乎同時都在進行城市更新,城市更新后的特區內和外的產業空間都在同時吸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落地,這改變了原特區內外產業有分工,特區內都是高端、總部、研發,特區外都是加工制造的格局。

  郭萬達認為,這種城市格局的改變也帶來了產業格局的變化,而原特區外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產業沉淀,也都不再滿足于加工制造,轉而培養自己的研發力量和升級產業。

創新驅動 技術更新帶來新興產業空間

  在深圳大鵬新區環境優美的山海環境之中,一個可實現3000萬份可溯源性生物樣本存儲能力的中國首個國家級基因庫、全球最大基因庫正在這里加緊建設。與此同時,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建設,國際水稻所、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支持的新型研究機構深圳生物育種創新研究院也落戶在這里,未來這所生物育種研究院將建成國際一流的生物育種創新高地和國際生物育種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深圳國家基因庫、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生物育種創新研究院以及生物谷的國際會議中心、大鵬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園、大鵬國家海洋生物產業園等共同構成了位于深圳大棚壩光的深圳國際生物谷。在這里,深圳從2013年就開始布局的生物技術正在成為深圳的未來產業,目前已經有兆凱生物、綠詩源生物、環球生物等多家生物企業進駐。

區域競合 你研發我加工的關系被打破

  而在產業鏈條上,原來特區內強于高端產業和研發,原特區外強于加工和制造的產業格局也在發生悄然變化。

  “原特區外的企業在一定時間的產業沉淀后,也都不再滿足于加工制造,他們也發展研發并承接新的產業分工和產業衍變?!痹诠f達看來,過去的特區內企業研發,特區外加工制造的角色已很難再形容當下深圳特區內外的產業關系,“原來可以說是分工,現在則是競合關系”。

  擁有中興、研祥、騰訊、大疆等眾多科技公司,并剛剛作為主會場舉辦完深圳國際創客周的南山,難以獨占“創客”經濟給產業帶來的新機會。雖然擁有最多的創新資源和人才,但南山至少將面臨兩個區對于創客同樣大的吸引力,一個是福田,其擁有的華強北被認為是創客發展的最佳產業溫床;另一個是龍崗,大量新建的產業空間正以免租,提供生態、場所和補貼等各種方式吸引創客進入,目前全國最大的創客全產業鏈聚集區也位于龍崗坂田。

  這種產業關系的變化在郭萬達看來可以從城市格局的變化方面予以解釋:以前,深圳城市的格局是中心和外圍的關系,這來源于更早深圳和香港的關系。而特區內外一體化后,這種格局發生變化,出現組團式發展的格局,寶安、龍崗、龍華這些都成為新的組團,即在中心之外出現新的副中心,深圳由一個中心與其他外圍的格局變為中心和多個副中心的格局。

  城市的轉型帶來了產業的轉型,與中心一樣,副中心也希望有高端制造業、總部經濟和研發,因此,在龍崗、寶安這些副中心,也慢慢出現了原來在原特區內的總部、研發等經濟,不過郭萬達強調,“這些并非是從特區內向特區外轉移的,轉移是你多我少的搬遷過程,而深圳這種實際是功能的擴張性布局”。

  這種多中心格局也帶來了區域之間關系的微妙變化。特區內外的產業正在由分工更多體現競合的關系。郭萬達表示,“原來你做研發我做加工的分工的關系被打破了,現在我也要做研發,要做總部,所幸技術的大爆炸和產業的裂變給深圳產業擴展以空間”。經濟中心從羅湖到福田到前海,而金融業的分布并沒有因為這種中心西移的出現福田衰敗、羅湖更衰敗的情況,“羅湖的傳統業務還在,只是新功能都去福田和南山了”。

對話 郭萬達:特區一體化五年 競合關系漸形成

  南方日報:特區內外一體化這5年來,深圳城市和產業的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郭萬達:城市更新同步進行,原特區內外都在引進新產業、新業態,以及城市中心和外圍關系被打破這兩大趨勢決定了特區內外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或者按照深圳市市長許勤的話來說,就是發生區域和產業雙轉型的格局。

  在原特區內,南山、羅湖、福田、鹽田,既有城市的轉型,又有產業的轉型,而同樣在寶安、龍崗,包括新的功能區,也出現了雙轉型。以龍崗大運新城為例,它定位是一個副中心、在這個副中心里面,它包含了服務的中心、總部的中心和城市的中心等功能,而這個副中心本身又形成了中心和外圍的關聯,關聯以網狀分布。

  南方日報:那么原特區內和原特區外現在的產業關系是怎樣的?還是以前互補的特點么?

  郭萬達:這種關系可以用一個詞“競合”來形容,既有競爭又有合作?,F在各區的競爭并不屬于“你多我少”這一種,因為現在中國的產業本身還沒有完全定型,產業還在不斷地出現升級以及裂變,不斷地出現新的產業間的融合,這與發達國家區域間中心和外圍的結構是不一樣的。

  發達國家的中心與外圍的結構是建構在產業比較確定,技術比較確定,以至于分工也相應比較確定的基礎上。而在深圳,經濟中心的不斷西移,即使是金融行業也是功能不斷更新的過程,羅湖的傳統金融業務依然存在。而從制造業來說,互聯網、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都在不斷刷新這一行業,只做好一塊遠遠不夠,這給予更多區域更多的產業機會。

  現在我們處于一個技術變革的爆炸期,特別是互聯網產業,會不斷裂變出新的產業、新的服務,不能再用靜態的眼光去看產業的布局。

  南方日報:深圳目前各區似乎在產業上有所重合又各自有特點和特色,這是如何形成的?

  郭萬達:這與各個片區原來的功能劃分、基礎設施以及深圳整體對新產業的布局三個因素有關。如寶安本身就是一個制造大區,又背靠重要的機場,因此福永很多的產業就和航空物流有關。它的傳統產業加基礎設施,再加上深圳給它的功能定位,就會形成既有現代服務業又有傳統制造業的升級,這些形態在寶安都是存在。再比如大鵬發展“BT+IT”,就是和它的產業基礎、功能劃分和布局有關。

  因為城市不定型不斷出現副中心,技術不定型帶來產業的不定型,再加上各區政府相互的競爭,所以深圳就打破了傳統的中心和外圍的區域產業關系。不再是你做制造我就做配套,你做研發我就做加工,而是處于后發的區域也開始有優勢,這種優勢來自于制度、產業。這種布局放大到廣東、全國,也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