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是用于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具有顯著的商品屬性,其定價、交易、倉儲、物流對國民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目前,我國經濟總量規模已達全球第二,外貿總量也達到全球第一,國民經濟運行特別是工業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農副產品、金屬、煤炭、石油化工等大宗商品。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已有30余年,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基本實現了從計劃經濟管制向市場形成價格的轉變,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其中,以互聯網和信息化等技術手段,采取創新模式的各類大宗商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發展最為突出,顯著提升了實體經濟的流通效率、降低社會資金占用和運行成本,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維護國民經濟穩定高效運轉作出了突出貢獻。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大宗商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品種日益完善,體系不斷健全,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日益提升。目前,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已經基本形成了三個層次:底層是基礎現貨市場,主要包括各類批發市場、零售市場以及現貨電子盤市場;中間層是商品場外衍生品市場,主要是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及其他各類創新模式的大宗商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頂層是期貨市場,我國商品期貨市場除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和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以及新近成立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均屬于場內市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是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同樣,在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也需要建立和鞏固多層次的商品市場體系,通過加快完善商品市場法規體系,創新期現結合交易模式,進一步豐富交易品種,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的交易和風險管理需求,提高我國商品市場的運行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基礎現貨市場位于金字塔最底層,功能局限在商品流通,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交易效率低且影響力有限,無法滿足實體經濟對市場快速反應的需求。而期貨市場處于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體系金字塔頂端,主要承擔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的功能,商品供求和流通屬性有所弱化,且商品期貨交易品種不足,標準化程度較高,無法滿足市場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作為中間環節的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及其他各類創新模式的大宗商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則剛好彌補了上述兩個層次市場的不足,同時可通過開展期現倉單轉換實現期現貨市場之間從結算清算到倉儲物流之間的有效銜接,打通場內套保到場外貿易之間的藩籬,成為期現對接的橋梁。

  總體而言,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表現在國際化程度低、區域性較強、集中度不夠、競爭無序等方面。

  多年來,中國一直試圖爭取國際商品定價權,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但是爭奪的前提,首先是國內價格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商品交易品種的豐富以及多層次大宗商品交易體系的建立和繁榮發展。

  我國實體企業轉型升級,離不開大宗原材料定價與購銷平臺支撐,企業除需求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之外,更希望參與一個公平、公正、透明,可提供一系列創新增值服務的現貨交易平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場所等場外交易市場就屬于此類創新交易平臺,相對于基礎現貨市場,屬于更高層級的交易場所,但是依然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的現貨交易市場,是實現期現對接的紐帶,是我國建設多層次商品市場體系的重要舉措。大宗商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通過采用互聯網及信息技術,通過與上一層級的期貨市場進行倉庫互認、倉單互通、信息共享實現有效對接,可解決期貨市場這一層級市場的貿易流通功能弱、與現貨市場對接不足等問題。在原油產品領域,我國已決心在上海推出原油期貨產品,從商品市場發展規律看,期貨市場是商品市場層次最高、標準化最高的市場,主要滿足交易商風險管理的需求。

  在原油現貨市場還未放開的情況下,越過原油基礎現貨交易和中遠期場外交易階段,直接建立較高級的原油期貨市場,缺失了與之配合的場外中遠期產品,定然會導致期貨市場基礎不牢,我國原油期貨最終只能成為國際原油市場的陪襯并迅速邊緣化。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其場外原油市場非?;钴S,存在大量原油以及成品油場外交易產品,其交易規模甚至超過場內交易規模。因此,我國發展原油期貨,爭奪話語權和定價權,必須同步培育和發展相應的基礎現貨、現貨中遠期等其他層次的交易市場,建立期現對接的機制,解決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兩張皮”的矛盾,實現“兩條腿走路”。

  面對國際國內嚴峻的經濟發展形勢,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已然成為各項經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實體經濟領域,為積極爭奪商品定價權、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避免企業利潤被侵蝕,滿足實體企業對商品交易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必須要求我國加快理順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構建多層次商品市場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