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民:中國正在開啟經濟增長新動力



周軍民博士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城市發展與園區經濟規劃研究所


  新年伊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5年中國經濟的全年成績單。2015年全年GDP總額達到67.67萬億,增長6.9%,人均GDP超過4.9萬元,服務業GDP占比超過50%達到50.5%。雖然GDP增速較低,但仍然屬于改革以來的增長史中的中速增長和全球范圍內的高增長,仍然在黨和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增長目標范圍內,仍然超額完成了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55.8萬億GDP總額和47%服務業占比的終期目標。按增加值粗略估計,2015年中國人均創造的經濟產值已超過20萬元,這還是扣除了中間產出的產值??梢?,2015年的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1
中國經濟“軟著陸”,為新增長動力“空中加油”
  中國經濟整體增長速度的降低,是中國政府主動作為的結果,意在去產能、去債務和調結構,實現經濟增長的“軟著陸”,為“雙創”驅動經濟增長模式騰出空間。從“十一五”中期至今,從宏觀經濟形勢上看,我國經濟基本完成了自2007年經濟過快增長和對2009-10年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采取刺激政策導致經濟過熱所進行的調整。期間GDP的增長速度已經從2007年的14.2%、2010年的10.3%,逐步回落至“十二五”中期的7.7%,及“十二五”末期7%左右的增速。1992年至1998年中國經濟實現過一次“軟著陸”,中國政府已具有駕馭宏觀經濟“軟著陸”的經驗。與92年GDP僅2.7萬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7年GDP已達26.8萬億,相當于92年的10倍。因此,此輪“軟著陸”是大體量的著陸,需要形成較長的著陸緩沖帶。

  可以肯定,我國宏觀經濟將在這個水平上成功實現“軟著陸”,“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長速度將會穩定在7-8%的合理區間內,不會出現喬治·索羅斯所言的不可避免的“硬著陸”。中國經濟在面臨重大國際金融危機之后較為不利和不確定的國際形勢下基本實現“軟著陸”,同時為下一階段的增長動力蓄勢、加油,是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成就。



增長動力再切換,新增長動力要管五十年乃至更長時間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成了三輪鮮明的經濟增長動力轉換。改革開放國策出臺后,中國經濟形成了一輪制度放松引致的快速增長,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這一階段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為滿足中國經濟需求形成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民營經濟迅速進入國際市場,中國經濟增長引擎切換為進出口貿易。這兩輪增長,簡言之就是中國經濟主體滿足國內和國際市場需求的兩個階段,同時為中國和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伊始,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這是第三次切換增長引擎的必然要求。這次增長動力切換不能再沿用過往滿足國內和國外市場需求的路徑,而是要站在全球化競爭中優化我國經濟結構,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和結構更合理階段的轉換,形成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模式才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不可否認,我們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一攬子解決之前三十年發展中積累的一些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有更強的領導、更堅定的信心和更強的創造力切換增長動力。

新興產業,已成為增長新動力
  當前的過剩產能主要集中鋼鐵、煤炭、水泥、有色和船舶等行業,并且集中在少數城市或地區,撇開過剩產能行業,中國新興產業欣欣向榮,新興產業、新型業態、新的商業模式呈蓬勃發展之勢。我們在全國的調研發現,一方面要堅決去產能,另一方面要堅決發展新興行業,尤其是高技術產業和新興服務業。例如,中西部地區的電子信息業都還剛剛起步,遠未形成產業體系,還需要提質增效進入高端化發展階段。2015年,我國高鐵技術繼續向國外輸出;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2%,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2.7%,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26.2%。新能源汽車生產增長1.6倍,工業機器人增長42%。全年我國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業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全年服務業稅收占比54.8%,服務業稅收的增量占整個稅收增量達80%,其中與互聯網相關服務業的稅收增長19%。

  又如,上海、深圳等沿海的一批新興戰略性產業增長速度都比較快。沒有這些過剩產能羈絆的深圳,全年GDP增速超過全國約2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投入加大,占GDP比重進一步提升,達到4.05%,比肩發達國家,總量實現5年翻番;前三季度,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增長16%,占GDP的比重提升到39.6%。深圳過去十年的“騰籠換鳥”實現華麗轉身的經驗表明,只要主動轉型升級,堅持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全社會重視技術創新就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模式。

高端消費,經濟增長新動力
  事實上,我國對高科技和高端服務從來都不缺乏需求,部分還是嚴重供不應求的。例如,高科技智能汽車、高端智能手機、高品質的消費品、旅游、健康服務、醫療服務、教育和商務服務等等,普遍存在供應不足或地區供應不平衡。經過這輪調整,我國各行各業的企業家和有志之士已經認識到技術創新對于企業的重要影響力,對研發原創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前所未有地的重視并迅速付諸行動??梢詷酚^地展望,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會有越來越多國產原創、領先世界的產品并成長出越來越多受人尊敬的本土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

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城市經濟增長新動力
  拓寬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內涵,開動這個傳統引擎,將成為我國城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我國首批海綿城市總投資超300億元,地下管線改造工程拉開序幕。2014和2015年鐵路分別開通7000公里和8300公里,“十二五”期間,鐵路新線投產達到3.05萬公里。到2015年底,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0%以上。自武廣高鐵運營以來,我國只用5年多的時間,已只有西藏沒有高鐵,已形成顯著的網絡效應,大大提升了中國商務運營大環境。國際知名的IT ODM企業富士康集團已沿著我國高鐵網在全國近30個城市布局滿足全球市場需求的高科技制造業。而以往略顯昂貴的高鐵票價,也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而非常親民;用不了多久,高鐵票將顯廉價優勢。當前,中國億萬群眾旅行首選的交通工具已是世界一流的高鐵。

  經過近20年的高速城鎮化,中國涌現出一大批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這些城市都需要規劃或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地鐵成為提升這些城區功能、降低出行成本、提升居民幸福感、加速人口和服務業聚集的新動力。我國高達49%的居民儲蓄率為城市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PPP投資模式已成為我國新一輪社會投資的熱點。2015年,國家發改委批復了13個城市的軌道交通項目,總投資超萬億。

國家戰略大格局,經濟增長添中長期新動力
  十八大五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戰略新思維,加快塑造經濟增長的中長期動力。供給側改革就是通常所說的體制改革、發展教育、創新、產業結構調整這一類問題,著重于創造有效的產品和服務的體制機制改革,實質是創新。2015年,法定資本達1000億美元的亞投行正式成立,人民幣加入SDR,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簽署550億美元合作項目,為中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搭建運作平臺和有效需求。自貿區是國家戰略,繼國內四大貿易區之后,《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生效,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迄今為止簽訂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整體水平最高的自貿協定之一。吸收自貿區經驗,我國將從2018年起正式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順應雙創發展戰略,國務院已經明確將于2016年試點IPO注冊制,將對市場的監督權賦予每一個市場參與者,創新企業的市場發現功能和市場投融資體系將得以建立。

  2015年末,中央正式推出了全面二胎政策,中國人口紅利將得以延續,打消人口紅利消失的顧慮。人類社會至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有中國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和適齡勞動人口,加上放開二胎政策,中國人口紅利將能在更長時間里持續支撐我國經濟的中高速發展。而中國持續20年每年六七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提供技術創新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我們有充足的人力資源締造技術創新型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