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集聚是驅動一座城市創業興業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增速逐步放緩,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各大城市為爭奪優秀人才各施奇招,“搶人大戰”呈現愈演愈烈的態勢。金融作為現代服務業中創新活躍、勞動生產率較高的部門,其知識密集型產業屬性使得各大金融中心城市對于相關領域中高端人才需求不斷增大。2019年12月發布的第11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 CFCI)選取金融從業人員數量、人數增長、從業待遇3類指標,針對31個金融中心的金融人才聚集情況給出專項評價。結果顯示,2019年度中國金融中心金融人才集聚能力十強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成都、杭州、廣州、西安和濟南。

(一)“逃離北上”成人才流動新趨勢,“新一線城市”吸引力顯著增強

從各金融中心城市人口流動情況來看,2018年,在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 CFCI)評價范圍內的31個城市中,全國性金融中心僅深圳常住人口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增長,北京、上海人口流入速度則明顯放緩,北京全年甚至出現人口凈流出的態勢。另一方面,以杭州、成都、西安、重慶、鄭州、長沙等“新一線城市”為代表的區域性金融中心,打破了以往“唯北上深廣不去”的人才流動趨勢,其中西安2018年全年人口凈流入46.9萬人,在國內金融中心城市中僅次于深圳,但東北區域金融中心人口流出情況依然嚴重,長春、哈爾濱全年常住人口均出現負增長。

從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從業人員規模來看,在本期金融中心指數中,北京、天津、成都和鄭州成為最受金融人才歡迎的城市,其中北京2017年當年金融從業人員凈流入超過10萬人,而天津、成都、鄭州等區域金融中心憑借其較強的區域輻射能力與人才政策紅利,也吸引了大批金融人才落戶。此外,杭州、深圳、大連等金融中心城市雖然金融從業人員規模相對較小,但近年來人才流入也保持著高增長態勢,其中杭州近三年平均增速超過20%,深圳平均增速接近15%。


(二)“一線城市”金融行業收入優勢較小,中西部金融中心更宜定居

薪資收入和生活質量水平高低作為吸引金融人才集聚的兩項重要因素,是金融中心匯聚人才的必備條件之一。按照中國金融中心指數課題組提出的“錢才集聚論”,在人力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前提下,人才會向高收入和高生活質量“兩高”地區流動,其中當地房價水平對與金融人才生活質量的影響尤其顯著。

從各金融中心的金融業薪資水平來看,雖然除東北以及西南地區外,各金融中心金融行業整體薪資較全國平均水平優勢明顯,但本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中的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與其他區域中心相比并未表現出明顯優勢。北京是唯一金融業年均薪酬超過30萬的城市,深圳金融業以27.45萬的年均薪酬位居第二,而南京金融業卻以24.74萬的年均薪酬力壓上海位居第三,此外廣州、蘇州、杭州等區域金融中心的金融業薪酬水平也已超過或接近20萬元,與上海地區金融業收入差距并不明顯。
若考慮當地房價對于金融人才生活質量的影響,全國金融中心的收入優勢將進一步削弱。從各地金融從業人員住宅房價收入比(當年房屋銷售價格/金融業在崗職工年均工資)來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從業人員面臨的房價壓力要遠高于其他金融中心城市,其中深圳以0.18的住宅房價收入比位居全國第一,這意味著即使在深圳,處于中高收入水平的金融從業人員一年收入也僅能購買5平米住房。想比之下,南京金融從業人員住宅房價收入比僅為深圳的1/3,平均薪資卻接近深圳的90%,重慶、鄭州、長沙、南寧等中西部區域金融中心表現也較為突出,低房價收入比帶來的低生活成本優勢,為其在本輪金融人才“爭奪戰”中占得先機。

第11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通過對全國各大金融中心城市人才集聚能力分析發現,雖然目前北上深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依托強大的總部經濟效應與高收入水平,在人才吸引力上仍存在一定基礎優勢。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以成都、西安、濟南、重慶、杭州等為代表的區域金融中心,憑借不斷加碼的人才優惠政策和更具性價比的居住生活條件,正吸引更多國內外金融人才的目光。隨著未來國家城市群都市圈戰略帶動區域金融中心實力不斷提升,上述城市人才環境集聚能力會得到進一步增強,“北上深”將不再是金融人才的唯一選擇。


作者:肖欽 綜合開發研究院 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