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國“雙創”金融指數報告2020》在成都發布。
京滬深領跑“雙創”金融發展
北京、上海和深圳領跑2020中國“雙創”金融指數百強城市。作為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京滬深三城對“雙創”事業發展的金融服務支持水平明顯優于其他城市。本期三者綜合指數得分均超過了90分,較后來者的指數得分領先幅度明顯。
杭州是少數可以比肩四大一線城市“雙創”金融發展水平的城市。
作為近年來城市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攀升的熱門城市,本期杭州“雙創”金融指數超過廣州,綜合排名全國第4。杭州得益于近年來良好的金融發展態勢以及自身強大的經濟基礎,“雙創”金融發展的各個方面均保持均衡發展。
蘇州和無錫“雙創”金融發展水平超過自身城市行政能級。
本期綜合指數前二十榜單中,除蘇州和無錫外,均是省會城市或計劃單列市。蘇州和無錫依托本地強大的實體經濟,在企業上市掛牌等“雙創”金融績效分項方面表現突出(兩者分項分別排名全國第4和第8位),有效提升了自身“雙創”金融綜合發展水平的全國排名。
成渝雙城是少數幾個來自內陸地區躋身十強的城市。
本期成都、重慶兩個城市“雙創”金融發展分別排名全國第6和第9名。成都的相對優勢主要體現在“雙創”金融服務和“雙創”金融生態方面,重慶相對優勢主要體現在“雙創”金融機構實力,成渝兩地形成了良好互補發展態勢。成都近年來大力建設西部金融中心,雙創金融各項指標均進入全國前十,其中“雙創”金融服務和“雙創”金融生態均排名全國第6。2019年,成都常住人口新增26.8萬人,新增市場主體數量32.1萬,均排名全國前列。
東西部“雙創”金融發展不均衡加劇
我國“雙創”金融發展水平領先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國沿海地區。如圖所示,綜合指數百強城市中,三分之二均來自我國沿海地區,僅三分之一來自內陸地區。其中,排名前十的城市,僅成都和重慶來自內陸區域。
華東地區的“雙創”金融發展水平顯著領先其他區域。
地區的城上榜率高達65%,即每3個華東城市中,就有2個城市進入“雙創”金融指數綜合百強榜單。華南地區表現僅次于華東,百強城市榜中有14個城市來自華南地區。
東北地區“雙創”金融發展水平最為不足。
本期僅4個城市進入百強城市榜單,地區城市上榜率僅為11%,低于西南和西北地區。上榜的四個城市,大連、沈陽、長春和哈爾濱,全國排名分別排在第29、第30、第31和第33名。
三大經濟圈“雙創”金融遠超全國
經濟圈地區“雙創”金融發展水平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圈,又稱大城市群、城市群集合、大經濟區或大都會區,以特大或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城市為核心多個城市集合或都會區集合。從上榜城市分布來看,綜合指數百強城市榜中,超過一半以上成員來自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經濟圈。其中,來自長三角地區的上榜城市27個,環渤海地區的上榜城市19個,珠三角地區的上榜城市9個。從經濟圈城市綜合指數平均得分來看,三大經濟圈的“雙創”金融指數得分均要大幅高于國內城市平均水平。
珠三角
珠三角9市的“雙創”金融指數綜合平均得分最高,達到了62.65分,高出國內城市平均得分約60%。其中,深圳和廣州保持珠三角區域發展領先地位,兩者分別排名全國第3和第5。
長三角
長三角地區城市的“雙創”金融指數綜合得分平均分為58.45分,高出全國平均得分約50%。其中,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的“雙創”金融發展水平在本地區處于強勢領跑地位,四者均進入了前十行列,分別排名全國第2、第4、第6和第10。
環渤海
環渤海地區城市的“雙創”金融指數綜合得分平均分為46.00分,高出全國平均得分約17%。其中,北京表現一枝獨秀,排名全國第1位。此外,天津、濟南、青島表現也較為優秀,三者分別排名全國第8、第13和第15。
除此之外,成渝雙城經濟圈表現可圈可點。成都和重慶本次雙雙進入綜合排名十強行列,分別排名全國第6和第9。
“雙創”活躍度與金融支持水平相關
我們在CIEFI指標體系中選取了兩組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分別用來衡量城市在“雙創”事業方面已經形成的活躍水平和金融支持力度。其中,“雙創”活躍度主要指標包括當年新設市場主體數、新增商標注冊件數、新增發明專利申請量及SCI論文發表數等指標,金融支持度則主要根據CIEFI指標體系中當年提供的“雙創”金融服務來測度。
“雙創”活躍度與金融支持度相關性分析
應用“雙創”金融指數百強城市的特征數據,可以發現兩者的相關系數達到了0.824,這說明“雙創”活躍度與金融支持度之間有非常強的相關性。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金融對“雙創”活動的服務支持越強,創新創業的活躍程度就越高。
按照“雙創”活躍度和金融支持度兩個維度,我們可以將各個城市的“雙創”金融發展特點進一步劃分為四類情況。
第一類:明星城市
第一類城市是既具備活躍的“雙創”基礎,又在金融支持“雙創”活動方面有良好的表現,我們可以稱之為“明星”城市??梢钥闯?,綜合排名前三的北京、深圳、上海應該屬于這一類“明星”城市,三者金融業發展水平十分高,金融支持“雙創”有十分強大的產業基礎。
第二類:創優城市
第二類城市和第三類城市,分別是在“雙創”基礎方面或金融支持單一方面具備特色優勢。對于只在雙創活動方面形成優勢的城市可以稱之為“創優”城市,而對于只在金融支持“雙創”發展的基礎方面有特色優勢的城市可以稱之為“金優”城市。
第二類“創優”城市,盡管“雙創”金融的支持度并不出類拔萃,但自身在“雙創”活動活躍度方面有著明顯優勢。代表性城市包括有成都、重慶和蘇州,這三個城市拼接的“雙創”活動十分活躍,已經形成了非常好的“雙創”氛圍和基礎,未來如果能進一步加強金融支持,將很有可能升級成為“明星”城市。
第三類:金優城市
第三類“金優”城市主要表現為有強大的金融產業基礎,支持“雙創”活動的金融能力強,只是在“雙創”活動表現方面并沒有那么突出。該類型城市主要代表為廣州、杭州和南京,隨著“雙創”事業的深入開展,這類城市也具備升格成為“明星”城市的基礎。
守成城市
剩下一類城市,我們暫時將這類城市歸結為“守成”城市。相對來說,該類型城市在“雙創”活躍度和金融支持度的表現并不特別突出,未來還需要全方面的下功夫改進。值得注意的是,天津、無錫、寧波等城市是其中的佼佼者,離升格成為“金優”城市的距離十分接近,具備進一步發展躍升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