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手記

  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日前發布。文件指出,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代“三農”工作明確了思路,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全局性和歷史性意義。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的深度參與,農業現代化、農民增收致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改善等鄉村發展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持。本期《理論周刊》將從學術和實踐兩個角度出發,深度探討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恰逢數字金融蓬勃發展,在國家政策主導與支持下,數字金融從概念到實踐,實現了飛躍發展。相對于傳統金融,數字金融具有包容性與普惠性特征,能覆蓋傳統金融的弱勢群體,精準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與智能化的金融服務。如何借數字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值得進一步思考。

  數字普惠金融的效應與優勢

 ?。ㄒ唬┓e極效應?,F有學術研究表明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會引發三種積極效應,即創業激勵效應、收入增長效應和消費刺激效應。三種效應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數字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三位一體”新格局。

  第一,創業激勵效應。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減少信息不對稱極大地降低了融資成本,激發了農戶創業動力。由于傳統金融對“三農”貸款的信貸約束,比如涉農貸款缺少規范擔保,難以通過銀行審核,不僅獲批貸款難,以較低利率獲取創業資金更是難上加難,從而打消了農民創業積極性,而數字普惠金融則可通過精準畫像,全流程信貸數字監控,不僅減輕了銀行的信用風險,降低了農戶融資門檻,而且也激活了農戶創業想法。

  第二,收入增長效應。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先進的算法、靈活的產品設計、創新的商業邏輯等技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鄉村經濟因金融歧視形成的“馬太效應”,增加了收入?;谏鲜鰟摌I激勵效應,數字金融通過解決信貸約束問題,幫助農民創業增收,拓寬了收入渠道,使鄉村居民家庭的收入顯著提升。在這種正向反饋機制作用下,鄉村產業和農民創業項目吸引金融資源進一步增加,農民獲得金融要素的概率提高,促進鄉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第三,消費刺激效應。隨著鄉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升,帶動農村消費規模“水漲船高”。數字普惠金融成為推動鄉村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通過為其提供與城市居民類似的購物體驗,更多的消費便利,最大限度地降低“皮鞋成本”,進而有效釋放鄉村地區的消費需求。隨著數字普惠金融在支付、信貸、保險、投資理財等業務的融合,通過提供延期支付、小額貸款等線上服務,促進鄉村地區對家用電器、家具、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解決農民長期存在的資金流動性問題。

 ?。ǘ┖裰矁瀯?。第一,突破時空瓶頸。數字金融作為傳統金融的技術升級,憑借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有效突破了傳統金融的時空瓶頸。從空間層面看,城鎮與鄉村的地理位置是金融機構設立物理網點、近距離服務“三農”的屏障。根據2022年銀保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四大行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在城鎮的網點數均占總網點數的70%強,而在鄉村的網點數則占30%以下,即便是為“三農”提供服務的農業銀行在城鎮的網點數也占到了52%,而鄉村的則占48%,這也導致商業銀行對鄉村融資的失衡。而隨著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數字金融的興起,即便在鄉村也可以通過網絡辦理線上支付,結算及資金融通業務,不僅打破了空間限制,而且還縮減了金融機構網點總數,節省了經營成本。從時間層面看,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可為客戶提供24小時全方位服務,打破銀行早九晚五的工作時間限制;另一方面,諸如農戶、小微企業等傳統金融的服務對象,由于資金需求短、小、急、頻的特點,辦理業務流程耗時長,但數字普惠金融利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便利性,一鍵搞定一天甚至一個月的流程,破解了時間難題。

  第二,惠及長尾人群。隨著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國內外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充分挖掘內需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與韌性所在。而刺激內需的關鍵是激活網絡時代“沉默的大多數”,即長尾人群,比如生活在小城鎮的廣大“小鎮青年”和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群。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小鎮青年數量高達2.27億人,是一、二線城市青年的3倍以上;而65歲及以上人口約兩億多,其中農村老年人口占全國老齡人口超過70%。這些在傳統金融中因技術等各種原因不能完全兼容的長尾人群,可以被數字普惠金融精準畫像,通過降低服務門檻,滿足其嵌入教育、醫療、文化、旅游、養老等多方面的消費金融與融資服務,不僅可以提內需和穩增長,而且惠及民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當前,金融機構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手機應用程序(App)網頁等多渠道線上宣傳方式,同時結合線下營業網點以及下鄉村走訪到戶等方式,向“長尾人群”普及數字金融的特點、優勢、安全性等知識,贏得這一群體對數字金融服務的信任,引導其提高對數字金融的認可度和利用率。

  第三,縮減交易成本。傳統金融與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引發了較高的交易成本。數字金融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極大地緩解了信息不對稱。銀行等金融機構可通過數字技術掌握更為全面的信息,有效判斷客戶的信用等級、信用水平,實行數據驅動的智能化審批,從而提高數據的準確性,精準地篩選與定位目標客戶,提高銀行對風險的識別能力,而且金融監管部門也可通過數據智能監管提高效率。相對于審批流程,由人工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型,從而降低風險與交易成本。

  鄉村振興的問題與挑戰

 ?。ㄒ唬┥罡麊栴}。第一,鄉村地區數字基建相對滯后。鄉村地區數字基建是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前提。從政策層面看,黨中央和國家高度重視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等系列政策文件出臺后,2022年1月,國家有關部委聯合制定了《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其中,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更是8個“行動計劃”中的重點,對“十四五”期間數字鄉村發展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但由于政策傳導具有時滯,所以目前看,鄉村地區數字基建依舊相對滯后,城鄉“數字鴻溝”相對較大,阻礙了數字普惠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效率。

  第二,鄉村居民的金融素養相對偏低。鄉村居民金融素養是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保障。金融素養是消費者具有了解金融產品和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并做出合理金融決策的素質?,F階段,我國鄉村居民金融素養相對偏低,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鄉村居民金融知識匱乏升級,大多數鄉村居民思維固化,對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等新事物了解與認知較少,更為重要的是,鄉村居民在沒有完全消化理解傳統金融知識的前提下,還要面對數字金融這種新生實物,導致其有些目不暇接。這也需要解決傳統金融與數字金融知識的銜接與融合問題。其二,鄉村居民金融行為偏低,多數鄉村居民的金融投資行為仍以信用合作社存款為主,對多元化理財產品和保險產品等有抵觸心理。其三,金融安全意識不強,鄉村居民對金融賬戶安全保護重視程度不夠,部分農民受不法分子承諾的高額收益誘惑而陷入高利貸騙局之中。

  第三,金融機構固化的選擇偏好短期內很難轉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是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但金融機構在從事數字普惠金融業務時仍具有傳統選擇偏好的路徑依賴,即偏好選擇經濟實力相對雄厚,還款能力較強的“長尾人群”,使得處于貧困、偏遠地區的鄉村居民仍被銀行等金融機構排斥在選擇偏好之外。另外,鄉村征信體系的不完善、融資缺乏合格的抵押品、農業生產的自然環境風險、農民收入低且不穩定以及鄉村居民還款意識相對薄弱等一系列在傳統金融體系下仍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使得金融機構在實行數字普惠金融業務時更加謹慎,無形中增加了數字普惠金融面向鄉村居民的壓力。

 ?。ǘ┲泵嫣魬?。第一,數據技術的挑戰。新一代數字技術創新空前活躍,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模式,在各個領域充當變革的催化劑。數字金融以數字信息技術為依托,發揮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移動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深度賦能作用。當前,鄉村移動數字技術水平面臨挑戰,因移動互聯網普及率仍然較低、輻射范圍存在較大拓展空間,缺乏基礎條件的支撐,鄉村居民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數字經濟思維沒有全面打開,缺乏對金融產品與服務的應用場景感知以及應用便捷性、高效性和獲得性體驗,使數字技術應用的程度受到限制,金融機構基礎設施條件難以支撐數字金融有效覆蓋,發展紅利無法有效惠及鄉村全域。

  第二,金融監管體系的挑戰。數字金融助力鄉村振興面臨監管不足的挑戰。我國對數字金融的監管剛剛起步,針對鄉村地區的隱私保護和監管體制仍不完善。鄉村地區金融與電信詐騙問題層出不窮,非法網絡貸款和互聯網非法集資問題凸顯,缺乏互聯網和金融知識的農民容易上當受騙,嚴重削弱了他們對數字金融服務的信任度。數字金融產生大量的經濟數據以及用戶通過互聯網進行的經濟活動都被記錄下來,包括很多敏感信息和隱私。如何有效避免這些信息泄露、保障鄉村用戶的信息安全面臨巨大挑戰。

  第三,金融生態環境的挑戰。從廣義上講,金融生態環境就是開展金融活動的宏觀環境,包括與金融業生存發展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關系的一切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環境。從經濟生態環境講,雖然國家推行了多項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政策,如工業反哺、城市反哺等,但城鄉間生產要素的流動方向仍然存在單向的特點,即人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還是從鄉村流向城市;從信息技術生態環境講,盡管我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收錄的信息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但鄉村地區仍然存在顯著的信息孤島現象。而且,由于各地鄉村的信息化進程和數字化基礎設施良莠不齊,農業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建設標準不同,地域間的數據融合面臨挑戰,這些都說明鄉村的整體金融生態環境面臨挑戰。

  數字普惠金融問題的逐本溯源

 ?。ㄒ唬┼l村地區數字基建回報相對緩慢。城鄉二元體系中,城市具有先天的區位優勢,在投入大量數字基礎建設時,獲得回報相對較快。但是,鄉村因為地理位置偏遠,各方面設施相對落后,雖然很多鄉村地區都已經覆蓋了寬帶,鄉村居民也都使用智能手機,但其在使用互聯網時更偏向于通信和網絡娛樂等基礎性應用,而將其運用于金融等專業領域方面則比較欠缺。因此,即便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投入回報期限長,無法立竿見影,從而導致相關部門在鄉村建設數字化設施的積極性不高,鄉村數字基礎建設相對緩慢。

 ?。ǘ┼l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相對于傳統金融而言,數字金融對消費者金融素養的要求更高,而且提供金融服務的深度與金融需求存在正相關關系。鄉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21)》,金融素養與學歷呈正相關關系,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消費者金融素養平均得分高達70.29,而小學及以下學歷消費者的平均分只有60.67。鄉村居民金融素養低,進一步制約了數字金融在鄉村地區的發展。

 ?。ㄈ┼l村地區實施數字普惠金融的信用風險仍然存在。數字金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與減緩原有信用風險的程度,但無法完全消除。一方面,鄉村居民大多從事農業經營活動,相較于其他行業,更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影響,這些傳統金融面臨的風險仍然成為金融機構開展數字普惠金融業務的重點考量因素,致使其發展數字金融的信心和動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信用體系不健全、鄉村居民對信貸逾期和違約的風險防范意識不強、監管機構對鄉村地區失信人群的打擊力度不夠,加之農業自身的行業弱質性等諸多影響傳統金融業務的因素,雖然在實施數字金融時,有信息技術加持,但也難抵信用風險相對較高的壓力。

  對策與建議

 ?。ㄒ唬┩晟凄l村數字金融的基礎建設。作為數字金融發展的前提,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應在政府引導下穩步推進。如開展“寬帶鄉村”建設,為數字金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鼓勵數字化基礎的硬件建設,在落后和偏遠地區加大互聯網建設的財政扶持力度,提高互聯網尤其是5G通信網絡的覆蓋率,鼓勵運營商降低向鄉村居民等弱勢群體的上網費用并對其進行財政補貼,支持鄉村企業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數字鄉村轉型升級。銀行等金融機構應持續鞏固完善鄉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供給,推動物理網點、服務機具和數字渠道等有機協同發展,注重彌合“數字鴻溝”。

 ?。ǘ┣袑嵦岣哙l村居民的金融素養。鄉村教育普及與提升是培養鄉村居民金融素養的根本。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著重改善鄉村地區的教學質量,加快鄉村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提高通識教育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嵌入金融知識,培育金融素養。一方面,通過細分鄉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金融需求等因素,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金融教育,特別是要對傳統金融與數字金融的知識銜接與融合上下功夫;另一方面,金融素養從娃娃抓起,讓金融知識走進鄉村中小學課堂,推動金融知識普及,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金融法規,培養中小學生金融意識,由中小學生將金融咨詢當成作業傳遞給家人,并長期保持。同時,鼓勵金融監管部門和銀行等金融機構下到鄉村地區普及金融知識,指導農民操作智能手機等設備,加強鄉村居民對數字金融的感性認識。

 ?。ㄈ┩苿由孓r信息數據庫建設,完善鄉村數字普惠金融生態環境。為減輕鄉村數字金融風險,須加強信用信息共享的頂層設計,統一鄉村信用數據采集與評價標準,加強金融部門與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涉農信息數據庫,構建鄉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積極引導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機構接入數據庫,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督促各類金融機構優化涉農信貸服務模式、創新金融服務運作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建立相關信貸考評指標;鼓勵金融機構圍繞重點鄉村開展數字金融服務試點,利用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開展信貸產品和服務、風險防范等創新,如無感授信、數字農證貸等;優化數字金融風險補償機制,擴大鄉村征信系統的覆蓋范圍,建立失信懲戒機制,為農民提供更好的信用支撐,最終有效提升整體鄉村金融生態環境。

 ?。ㄋ模┨嵘鹑诒O管力度,建立數字化風險管理體系。這是發展鄉村數字普惠金融的重要保障。鄉村地區由于對數字普惠金融的認知不夠,更易成為非法集資等互聯網金融詐騙的重災區,影響鄉村居民對數字金融發展的信心。為此,一方面,金融監管部門要提高監管的預警能力和準確性,建立金融詐騙防御系統;另一方面,與工信部、發改委、公檢法等部門建立智慧協同機制,完善懲戒機制,加大對金融詐騙的懲罰力度。(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主要參考文獻:

  ①黃益平,黃卓. 中國的數字金融發展:現在與未來[J]. 經濟學(季刊),2018(04): 1489-1502.

  ②劉魏.數字普惠金融對居民相對貧困的影響效應[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06): 65-77.

  ③藍樂琴,楊卓然. 數字普惠金融能提升居民消費水平嗎?[J]. 財經問題研究, 2021(12): 49-57.

  ④李政,李鑫. 數字普惠金融與未預期風險應對:理論與實證[J]. 金融研究, 2022(06): 94-114.

  ⑤牛麗娟. 數字金融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3(01): 125-138.

  ⑥肖宇,李博文,田侃. 數字普惠金融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機制與路徑研究[J]. 農村金融研究, 2022(10): 3-12.

  ⑦星焱.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紅利”與“鴻溝”[J].經濟學家,2021(02): 102-111.

  ⑧張繼軍. 數字普惠金融助推鄉村振興現存問題與對策[J].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 (03): 76-79.

 ?。ㄗ髡邌挝唬簴|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免責聲明】
本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亦不為其版權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